来源:光明网
光明网评论员:给老人写回忆录的话题,近两年突然火了,但其中不少是年轻人为老人代写。媒体调查也发现,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指导老人亲自写回忆录的课堂。在网络平台上也能看到,一些为老年人写传记的“创业模式”开始逐渐出现。
资料显示,美诺转债信用级别为“AA-”,债券期限6年(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票面利率设定为:第一年为0.4%、第二年为0.6%、第三年为1.0%、第四年为1.5%、第五年为1.8%、第六年为2.0%。),对应正股名美诺华,正股最新价为13.87元,转股开始日为2021年7月20日,转股价为25.84元。
“回忆录”,似乎是一个严肃的文学术语,属于那些有公共知名度的人物。但很显然,“回忆录”正在下沉,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想为自己留下“史诗”,为自己平平无奇的一生做一个记录,用白纸黑字定义出一个价值。
这背后或许有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奈:生命终究是有限的,对于普通人来说,一段生命或许如沙漠之上轻风拂过,留下几许痕迹,然后又会被下一阵风给抚平。对个人来说,人生几十年的跌宕起伏、喜怒哀乐、是非恩怨,很快就会在身后时空中归于虚无。
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试图对抗这种“宿命”,写回忆录就是一个办法:哪怕个人微渺,但留下了一丝记录,也就有了一丝永续存在的可能。他们的故事,或许没有多少宏大意义,但却有一种平凡中的动人。
从报道里也能看到,在这些辅导课堂上,老人们分享的平淡如水的过往,那些属于普通人的故事,却总让“现场响起了抽泣声”。或许这些剥离了“公共价值”的平凡人生,才是一种底色,构成更广阔范围里的纹理。
展开剩余50%个人回忆录的大范围出现,其实要拜一种技术进步所赐:无论是出版还是技术,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成本都已经大大降低。比如此前就有报道,哪怕找专业的机构,代写一本回忆录的价格均价在每本2万~3万元,这个成本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已经并非不可接受了。
大规模的个人回忆录,很多时候被置于一种“银发经济”的视角观察,似乎逐渐有产业化的趋势。当然,个人回忆录的兴起,其意义或许超过了直接的经济价值,这其实意味着一种叙事模式的转变。
正如《论语》里孔子的那句名言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。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,足则吾能征之矣。”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“文献不足”恰恰是困扰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的关键问题。
而这一问题,或许今天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。如果“人人都有回忆录”,那么非但不会“文献不足”,还会“文献过多”,如何采择、取信又会变成新的难题。但至少,凭借大量的文献留存,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一定时空范围内的“地貌特征”。
这在潜移默化中可能也会改变人们的认知视角。个人化的记录与写作可信的炒股配资平台,哪怕范围微小,也有一种切片记录的意义,人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我的存在、理解自我的意义。而这些也会向社会辐射出一种人本视角,使每个人越来越习惯在自我观照与人生回溯的过程中,在广阔坐标系内定义个人的坐标。
发布于:北京市